郧西退休老干部身患癌症 四处奔走帮乡亲脱贫

[复制链接] 0
回复
262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74

主题

297

帖子

29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15 21:3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郧西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点桃花含宿雨,丝丝杨柳依微风。阳春三月,郧西观音镇黄土梁村已是草长莺飞、春意盎然。一个雨后的上午,记者在黄土梁村二组贫困户黄立智家中见到了王显成,他正在了解黄立智家中的困难,并帮助制定今年的脱贫计划。

  自告奋勇,成立首个乡亲扶贫协会

  观音镇是郧西县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黄土梁村更是被列为重点贫困村。2015年,黄土梁村党支部经过实践探索,准备组建乡亲扶贫协会,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得知消息后,正在郧西县城养病的王显成第一个回到黄土梁村。“我是本村人,我很乐意为乡亲们服务”,王显成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黄土梁村党支部书记胡朝柱。

  2015年10月16日,郧西县首个乡亲扶贫协会在观音镇黄土梁村成立,王显成因德高望重和奉献精神,当选为第一届会长。

  协会成立后,王显成为黄土梁村的父老乡亲发家致富四处奔走、牵线搭桥。他与协会其他成员一起,对黄土梁村籍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创业成功人士等能人乡贤情况进行详细地摸底登记,向他们宣讲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并召集他们加入协会,协同参与扶贫济困,得到积极响应。

  走访摸排,脱贫不漏一户一人

  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王显成起草了《乡亲扶贫协会章程》,将协会的宗旨、机构性质、工作职责、业务范围等进行了明确。

  为了达到“精准”目标,他不畏严寒,不顾年迈的身体,跑遍了该村每户贫困户家中,对他们嘘寒问暖,详细了解情况,询问他们的生活打算,一一登记造册,建章立卡,确保不漏掉一户一人。

  从郧西县城到观音镇黄土梁村有30多里路,坐车需要40分钟,王显成从担任会长以来,每天都在这条路上往返奔波。他退休后的收入并不高,而且治疗食道癌需要花费巨额的医药费,但他从来不麻烦任何单位和个人,每次都是自己掏钱坐四轮麻木车,一路颠簸。

  到村工作,村干部们极力挽留他吃工作餐,他坚决不同意,要么跑到老家的亲戚家随便“蹭”点儿,要么饿着肚子赶回县城。看到他劳累憔悴的样子,儿女们都劝他保重身体,在家颐养天年,可他总是笑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无论走到哪里,心头始终有着一份浓浓的乡情、乡恋。只有看到乡亲们富裕了,我们才不辜负群众对我们的期望!”

  牵线搭桥,村里发生巨大变化

  协会运作几个月以来,王显成与其他成员一道,积极履行职责,定期开展座谈洽谈、市场对接、走访慰问、牵线搭桥等活动,不计回报,服务群众,积极引进农业企业、能人技术、开发项目,推动协会的发展壮大和贫困户的脱贫致富。

  协会成员捐款建立了8万元的扶贫发展基金,以解决扶贫项目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会员与贫困户结成对子,开展一对一的真情帮扶,春节前夕,74户“双保户”126人,每人得到20斤大米和10斤油的节日慰问。

  通过协会带动,已建成专业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该村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与黄土梁村155户贫困户603人签订帮扶承诺书,通过抵押或担保方式帮助18户贫困户向金融部门争取贷款33.5万元。该村60%以上的贫困人口通过扫帚专业合作社带动增收脱贫。

  王显成利用自己的人脉优势,为该村修路争取到100吨的水泥赞助,并从水电局、交通局、移民局等部门筹集了28万元资金,为该村架起一座桥,修通了0.75里水泥公路。联系在外成功人士付杰为黄土梁村小学捐款20万元,用于发展该村教育事业。“这座桥我们想了很多年,终于架起来了,方便了70多户200多人的出行”,村民王家学高兴地说。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郧西论坛微信公众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