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最美教师"曾辍学回山乡任教 月薪7元仍资助贫困生

[复制链接] 0
回复
427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55

主题

285

帖子

28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9 22:2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郧西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秦楚网 记者 吴楠 通讯员 姚彬:
为了孩子 上高中的他回乡任教
1983年6月,正在上高中的刘家明突然接到家乡郧西三岔河村村支书的电话,希望他能回村到龙洞沟教学点任教。回到村里,村支书语重心长地说:“咱村就数你最有文化了,乡亲们眼巴巴的看着你呢,村里的娃娃们都还指望着你呢,你可不能推辞啊!”村支书恳切的言辞让这个淳朴的小伙子不忍拒绝。
走进教学点,他的心凉了,教室是临时租赁村民的一间堂屋,非常简陋。教室里摆放的桌椅缺胳膊断腿,摇摇晃晃;黑板是用黑漆涂在墙壁上的,凹凸不平。但当他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和充满求知欲的双眼时,他动摇的心坚定了下来。于是,刘家明跑到三十多公里外的上津集镇自己掏钱买了一张三合板,再买来油漆自己加工,于是学生们便有了像样的黑板。他还利用休息时间找来废弃的木板自己动手为孩子们加固桌凳。
一天,刘家明正在上课,突然发现窗外有个小孩也在认真地聆听。他走过去一看,是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小女孩看到刘老师小脸顿时变得通红,胆怯地低着头不住地拉扯自己的衣角。看到小女孩身上破旧的衣服,刘家明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让小女孩走进教室,并为她找了张桌子,小女孩高兴极了,听讲时的样子甭提有多认真了。后来经过家访得知,小女孩叫舒尚霞,家境贫寒,头上还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哥哥,母亲因病卧床不起,家里仅依靠她的父亲维持生计。得知情况后,刘家明自掏腰包承担了小女孩所有的学习费用。当时他每月工资只有7元钱。没有办公经费,刘家明就自己掏钱买办公用品,替学生垫付书费和学杂费,多年来位学生们垫资达五千多元。
1985年的一天,老支书来到他家说:“小刘呀,当初我让你回来还有一个原因,你看我老了,马上就要退下来了,你就准备接替我吧,你那么年轻,工作又有魄力,一定比我干得好!”但当他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一张张渴求知识的脸庞时,他的心也软了。孩子们跑上讲台拉着他的手,抱着他的腿哭着说:“老师你不要走,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刘家明摸着孩子们的头哽咽地说:“老师不走,老师不会扔下你们不管的”从此,刘家明彻底打消弃教转行的念头,继续手执教鞭,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上,这一站就是20年。
他的脊背是学生过河的桥
龙洞沟的河水有个特点,一年四季水温总在9℃左右,冬季河水温暖,夏季河水冰冷刺骨。学生们上学都要趟过这条小河,每逢雨季河水暴涨,刘家明的背就成了学生们过河的“桥”,这座“桥”一架就是很多年,温暖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一个秋天,天下着大雨,河水漫过了石墩,他冒着大雨趟着河水把学生一个个背过河,最后一名学生背上岸后,天已快黑了,此时他浑身湿透,一阵阵打着寒战,哆嗦着嘱咐学生们赶快回家,不要让父母担心。孩子们安全到家了他却病倒了。第二天,他顶着高烧仍然坚持给学生上课。提到刘家明,学生家长都伸出大拇指深情地说,刘老师真是一个好老师啊,把孩子交给他,我们放心!
刘家明不仅是孩子们的好老师,还是他们的好保姆。看到孩子们衣服破了,他就拿来针线给他们缝补好。一次上课,一年级的一位学生因闹肚子,来不及上厕所,大便拉了一身,刘家明毫不嫌弃,把他带回家,还拿来干净的裤子给孩子换上,并利用休息时间把脏裤子清洗干净,又到几里外的村卫生室买来药让孩子服下,直到这个学生病情好转,他才稍微松了口气。远在外地干活的孩子家长赶回来后拉着他的手感激地说,刘老师你对孩子比我们做家长的还要亲。
由于刘家明的认真负责,他所带的三个年级多数学科在全乡镇都名列前茅。2004年,因为工作调动,刘家明来到土门镇初级中学任教。
带病坚持上课晕倒在教室 
“教书育人是我的人生选择。”刘家明说,“做一名称职的教师,是我的人生目标;做一名优秀教师,是我一生的追求。”
刘家明调入中学后工作更加勤奋,迎难而上,勇挑重担。2011年9月,学校教师紧缺,他主动接管八、九两个年级六个班的历史课程。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强烈的责任心让他原本就不太好的身体雪上加霜。一天,他正在讲课,突然头痛欲裂,连忙走出教室想去办公室休息一会儿,刚走到门口眼前一黑什么都不知道了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下巴缠着绷带,同事告诉他说,你已昏迷大半天了,在教室门口摔倒时下巴碰在台阶上裂了两三厘米的口子,缝了六针。大夫说他是贫血、严重的颈椎病、胃病再加劳累过度所致,要求他必须住院治疗。
刘家明听完后竟然抹起了眼泪。医生当时很不理解:“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好好歇一段时间就行了,看把你吓的!”他却说:“我上午还有四节课呢!我住院了,我那六个班的学生怎么办?”随后,他让同年级的老师把学生的作业、试卷捎回来,通过批改作业和试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病情稍微有所好转,他就迫不及待地返回学校上课。至今他的下巴还留有一道长长的疤痕。
由于他所带的班级多,需要辅导的学生面广,他总要工作到很晚,因此他很少有精力关心自己女儿的学习,他女儿在作文里写道:“爸爸是一名教师,他总是很忙。我早上醒来时,他已经到学校去了,我晚上睡着了,他还没回来……”他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却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对于女儿他的心里充满了愧疚。但他从不曾后悔,他觉得既然干了这一行,就得付出心血,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崇高的称谓。他热爱他的工作,热爱他的学生,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以后也永远是这样。
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为了让失学孩子一个也不少地重回课堂,刘家明常常利用周末走几十里的山路,不厌其烦地登门做家长的工作。八(1)班有一个叫李成的学生,学生成绩较好,可是家庭贫困而辍学。刘家明一次次到他家给他的家长做工作。家长难为情地说:“刘老师呀,他妈身体又不大好,家里里外外都靠我一个人,家里连饭都吃不上,上一年拖欠你的学杂费都还没给呢,我真的不想再拖累你了!”刘家明说:“这样吧,你让他去上学,学杂费的问题我来想办法。”就这样,李成又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了。
关帝庙村彭忠旺兄妹俩生活在重新组合的特殊家庭,家里四个孩子上学,生活异常贫困。刘家明上门动员孩子上学时,家长固执地说:“我们家里三代没人上学,还不是照样活着。”没办法,刘家明只好利用星期天和课余时间到他家软磨硬缠,家长下河挑水,他连忙抢过扁担,家长给他脸色看,他假装没看见。后来学生家长无奈而又感动地说:“刘老师呀,我算服你了,让孩子上学去吧。”
在刘家明的资助下,李成、彭忠旺等学生初中顺利毕业,而且都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
参加工作以来,刘家明始终没有停止过学习。尽管工作繁忙,他还是参加了自学考试,通过学习相继拿到了师范专科、本科毕业证书,使自己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他凭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工作中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十几次荣获乡镇级表彰,2003年被郧西县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湖北省骨干教师”称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家明见证了一茬又一茬学生的成长,他在清贫中坚守,在付出中收获。如果说时间都去哪了?他可以自豪地说:我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我所钟爱的事业、我所任教的学校、我所倾情喜爱的学生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郧西论坛微信公众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