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乡情的吟唱 ——浅评诗人惠远飞的诗歌 □文/尹才干 我虽然与湖北诗人惠远飞没有谋过面,但在网上读过他不少作品,对他印象却是深刻的。感觉到他身上始终洋溢着诗人的特质:热情奔放,正直坦率,才思敏捷,多才多艺。他在诗歌写作方面是尤为勤奋的,成绩也是显著的。早在2000年5月就出版了诗集《流浪的衣裳》(海燕出版社版)。在《青春》、《芳草》、《热风》、《短篇小说》、《青春诗歌》、《作家报》、《新创作》、《珠江》、《青少年文学》、《阅读与写作》、《各界》、《商业文化》、《中国企业文化评论》等近百家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过文章,其事迹也被《青年知识报》、《短篇小说》、《十堰晚报》等20余家媒体介绍,入选多种辞书、选集。今年,他的诗集《一个人的心灵史》、散文集《大地行走》即将同时出版,真是可喜可贺。 近日,我读了他的诗集《一个人的心灵史》(电子文本)中的部分作品,知道这是他的第二部诗集,主要收录了他近年来创作的诗歌100余首,部分诗歌在国内一些刊物发表,部分诗歌属于首次面世。诗集分“灵魂的草鞋”、“他乡的屋檐”、“外省的风景”、“狂欢的盛宴”、“生命的禁忌”、“时光的咒语”和“历史的天空”七辑,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以及对生命深层次空间的立体观照,形成了凝重沉郁、内蕴厚实的诗歌风格。 一、对现实世界的诗性反映 读惠远飞的诗歌,给我的感觉,那就是他善于对现实世界进行诗性的反映。无论是沧桑的鄂西北,背负民谣与诗歌的汉江,躺在农历书上的腊月,还是活泼的樱子小妹,踏水而行的母亲,有着玉米般饱满名字的父亲;无论是潮湿的日子,陌生的电话,孤独的脚趾,还是渐近的足音,他乡的屋檐,模拟的大雪等等,他都能利用意象性的表象进行着超现实的话语实践,并通过诗意化的虚境来象征诗人现实生活的实境,艺术地折射他在不同时期存在的心理变化和精神风貌。 诗人惠远飞说:“四处流浪的人在坚持写着一种流浪的文字,没有人不承认这终归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也只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文字才最忠实地记录着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片段,成为人生历史的看守者、旁观者、参与者。”他选择的是一种与心灵亲近的表述形式,在他那里“干燥纯净的语言/如明亮的天空/掠过几只鸟的声音/和淡淡的雨痕”。(《叙述及其他》),因而能够唤起诗人和广大读者沉沉的思考和对美好乡情的憧憬与向住。 可以说亲亲的泥土和乡情馈赠了他淳朴和善良,人世的坎坷和苦难赐予了他顽强与深刻。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是淳朴的特性和深邃的思想。 针对人们多年来胡乱“挥刀荷锄”,滥砍乱伐,已使汉江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现实,诗人写道: 梦见汉江/在泪中。一个波浪/一个波浪地/把一串串乡情汹涌翻腾//一条河流淌出荡气回肠历史和文明/在每粒沙石上都可以/找到光洁透明/的碰撞和沧桑//你是一颗硕大丰满的泪/掩映在茂密/林海般的长长睫毛中/绽放花香/和惊不动他人的美丽//我们遍地找寻/那过去的踪迹/我们只能看见沟壑秃岗/还有一支嘹亮的纤夫号子翻越不了的黄土梁//泪水找到了依托/汉江,我的亲娘/你日渐干涸的乳汁/怎能将你的子民关怀哺养?//是泪湿润了我/还是我再次想起母亲,你/旧日的容颜和荣光//在我挥刀荷锄之时/我反思/我放慢我的方向(《泪中汉江》) 当我反复吟诵和品味这首诗之后,我已是双目含泪,因为我已感觉到惠远飞的赤子之心,感觉到惠远飞的诗人的“良知”,感觉到惠远飞浓烈的忧患意识。读了这首诗歌后,当你“在挥刀荷锄之时”,不得不“我反思/我放慢我的方向”。“泪中汉江”,这一特指的意象,已成为客居他乡时诗人心灵河流的神圣之所的象征体,已成为诗人漂泊人生的精神皈依的载体。 面对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思乡情结渐浓,诗人惠远飞写道: 所有的炊烟/都在昨夜村庄的上空走失/所有的薄暮/一点点堆积在年迈母亲的额头//是谁割断这遥想的视线/五月的长镰/把一排思念的愁绪/波浪般放倒在我的眼前//鸟儿归巢/日暮天晚/大地上的影子默默收藏我的足迹/成一声月满西楼的轻叹//充满乡愁地在世界走动/无羽无翼地流浪/母亲和家是一枚胎记/在孤独中自己鲜艳//总有一天我会疲倦/坐下、倒下或躺下/小憩或长眠/坟茔上的花朵/是不是母亲曾经用柴禾点燃的傍晚?(《充满乡愁地在世界走动》)。 《十堰晚报》记者张黎黎说,“他用精练的文字叩开生活的窗口,用柔软的触角触碰着人性最温柔的精神王国,深入骨髓地描写生活的百态……他用自己独特的笔触书写友情、爱情、亲情和乡情。在他作品里,总能轻易地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汉水情结和略带幽怨地对家园的永恒痴恋。”的确如此,当你读完《充满乡愁地在世界游走》、《给父亲的献诗——悼亡父》、《泪中汉江》、《今夜,与汉江对峙》等诗篇后,你自然就知道这位多年流浪南国的鄂西北汉子,是什么让他对家乡如此痴迷了。 惠远飞是湖北十堰郧西人,是汉江的儿子。他人虽不常回故乡,但心总是常回故乡的。因为,那里有他的父老乡亲,有他欢乐和忧伤的童年。惠远飞经常驻足在心灵的驿站上回望故乡。然而,故乡,对于多愁善感的诗人来说,是一个会狠狠地灼伤其心灵的情感符号,让诗人在孤寂中感到十分迷惘、失落和无奈: 昨夜/城市的雨在海边登陆//他乡的屋檐/高悬的空空的巢窠/不像家/却是家//雨从梦的缝隙落下/一如母亲抚摸我们兄弟的手/打湿的地方/就叫做乡愁//雨从哪里来?/我该到哪里去?//故乡的亲人/一个又一个老去/游子啊/总在寻找回家的路(《他乡的屋檐》)。 他的《在潮湿的日子飘泊》、《灵魂的草鞋》、《泪中汉江》、《孤独的脚趾》等诗作,虽用词简朴,但意象奇特,饱含深情,诗意浓郁,直让人读出汩汩的恋乡之泪! 二、对诗歌艺术的执着探索 从惠远飞的诗歌风格中不难看出,他带给观者的是一种乡情化的诗学,一种强烈的诗性的个人化情结。他的不少诗歌,无论是从构思的追求、语言的组合、意象的变化、意境的营造,还是从质体与情感、节奏与理智、感情与速度等方面,都获得了足够的先锋性。同时他的诗已经由那种借助单纯的语言外壳来排遣自己心中的乡愁,上升到了对精神家园的守望这个最高层的建筑秩序,深入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乡情诗的内核,这是惠远飞诗歌创作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他的不少诗歌想象奇特,语言富有张力,将意象的情、意有机地复合在一起,既满足了诗人自己的感情倾泻,又实现了诗意的再度升华。 且读下面这首诗歌: 一尾鱼。在干涸的城市里/游来游去/游来游去地/没有了方向 乡间的鱼在城市/找不到/丰富的饵料/还有合适的水域 乡间的鱼在城市里/有不同的手势和口语/不断地同别人打招呼/可是城市里根本没有人能懂 远离了乡下的清新空气/鱼就不再是乡下的鱼了/鱼也不是城市的鱼/鱼觉得自己不再是一尾鱼 不管在乡下/还是城市/鱼的心里永远地充满了惶恐 ——《一尾游在城市的鱼》 在《一尾游在城市的鱼》这首诗中,诗人通过“乡间的鱼”这个意象,借助了诗性语言的张力,将意象的情、思、境有机地复合在一起,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现实的深层次体验和认识。值得一提的是,惠远飞的不少乡情诗在俘获先锋性的同时,并没有削弱其情感的可感性,反而使之产生了新的思维向度和精神向度,这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 惠远飞说“惟有诗歌/一群纯净的文字/鸟般牵引我的视线和神性”。是的,这正是惠远飞的难能可贵之处。无论尘俗怎样喧嚣,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心灵如何的孤独,他总能找到一片可供灵魂之马奔驰的原野,一条可让心灵之舟抵达天堂的理想河流,一种可让灵魂之花艺术地开放的载体——诗歌。对于诗歌,他总是默默地培护着,让它从湖北的郧西一直开放到南海之滨的东莞。同时,他的诗路宽广,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意象鲜活,意境优美,且能大胆探索,努力创新,从这册诗集所分七辑诗的名录类别中便能看出,也能感受到他对诗歌世界执著探索的艺术情怀。 在行将结束本文写作的深夜,我好像看到惠远飞仍在诗歌的夜空里吟唱:“一群素笺平铺/犹如一群肢体发达充满肉感的女人/把红唇的性感/扩散//思想在原地打转/时光的碎片在孤独的夜里/不能靠岸/不能发言//如莲的心事/被世俗的尘埃紧紧包裹/被世俗慢慢吞噬/变成人生的残篇断简”(《诗歌在夜晚突然开放》)。那就让他的诗歌在夜晚突然开放,四溢的光芒,不断蔓延,蔓延…… 2009年4月24日晚畅饮后速成
作者简介: 尹才干,四川武胜人。当代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1985年创立“文趣学”。2006年提出《立根派诗歌创作公约》、《关于现代诗歌的评价标准》、《中国现代诗形式断想》。2007年致力于“当代图像诗”的探索,为“大陆当代图像诗创作的推动者与领导者”,被媒体誉为“中国当代图像诗歌第一人”、“中国当代十大特色诗人”。 已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100余万字。作品多次获市、省、国家奖,并入选数十种选本。出版《文趣学》、《梦中的星空》、《用多情的目光打水》、《千家歌词选》(主编)、《垂钓又一个春天》、《尹才干图像诗选读》(龚奎林博士评析)等著作8部。部分作品被大、中学校选作教材,并译介到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