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梦中魂 于 2010-5-8 22:04 编辑
《铁骨钢魂》第四部第五章尾声
1995年春。沂源县城。
朱彦夫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望着厚厚的一摞整理出来的稿纸,望着堆满了墙角修改废弃的一捆捆稿纸,这就是七年来两千多个日日夜夜走过的痕迹?近四十万字的《雪蚯》自传体小说历时七个春夏秋冬,历尽七次反复修改终于脱稿了。望着满屋子堆放的写满字迹的白纸,朱彦夫好像从漫漫长梦里醒来,感知着春天的气息。
在悬挂着迟浩田将军的照片前,朱彦夫抬起残臂再次行了个军礼:“老首长,你的战士朱彦夫向你报告,《雪蚯》草稿历时七年终于完成了,请老首长检阅!”
“走啊,有话回来再好好跟将军说吧。”陈希荣收拾好了稿纸在后面催促了。
为了把改定的文稿用电脑打印出来,昨天他们在街上跑了几家打字文印店,经过反复交涉,选择了最低要三千元打印费的一家,陈希荣催促朱彦夫是送稿去打印店的。
把稿件交给打印店的老板后,陈希荣又陪同朱彦夫到政府咨询迟浩田将军现在的具体联系地址,要给这位老将军寄去他打印的书稿,顺便汇报他的创作情况,他一直没忘记老首长七年前对他说过等着看他的书的话。县里的同志告诉朱彦夫,迟浩田将军早已从济南军区调进北京,现在已经是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了。
听到这一消息,朱彦夫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老首长委以重任,肩负国家要职;忧的是老首长心里装的是国家大事,心中还记得他这个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吗?就算是老首长记得他,他怎么能忍心打扰日理万机的老首长呢?书稿出来后到底是寄还是不寄?朱彦夫陷于了一片迷茫。
陈希荣建议:“给老首长去封信吧,老首长那样关心你,去封信也是你的礼貌。”
“七年了,老首长还记得他说过的话吗?你知道老首长现在心里装着多少大事,我们这样添乱合适吗?”朱彦夫还是有些担心。
“这不是你向组织要照顾,这是你向老首长汇报工作,有啥不合适的。”陈希荣理解朱彦夫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愿意麻烦别人,“人家老首长给你买了那么多营养品,你忘了,老首长希望你好好写书,你写好了,就应该向老首长汇报呀!”
朱彦夫认为陈希荣的话有些道理,用了整整一天一夜的时间把写好的信交给了邮局。
夜。北京。
灯光下的迟浩田上将显得非常激动,他刚刚看过朱彦夫的来信,七年前与朱彦夫相会的一幕一下子拉到了眼前。将军仿佛觉得他指挥的士兵像当年一样,攻下了孟良崮上的最后一个敌堡,突破了南麻城敌军最后的一道防线!他虽然没有看到书稿,但他隐约感觉到,这部洋洋四十万字耗费七年时间磨练出来的书稿,一定是一部宣扬革命英雄主义、弘扬无产阶级正气的教科书。
迟浩田上将倒背双手来回渡着步子。他想到了黄河出版社!黄河出版社是一家由济南军区政治部主管、主办的军队出版社,是迟浩田将军在济南军区任政委时亲自组建的,他太了解这块宣传阵地了。近十年来,这个社出版了大量深受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图书,在全国乃至世界影响都很大,很多书籍获得了全国、全军的优秀图书奖励。他决定把这部书交给黄河出版社出版。
将军停下步,抬头看了看摆钟,时针已指向十点,他没有丝毫困意,回到宽大的写字桌边,拿起笔连夜给朱彦夫回信。信写好后,将军回头一看,已是午夜十二点了,他揉揉酸疼的眉心,又要通了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袁守芳的电话……
朱彦夫做梦也没想到,他的信刚刚寄出六天时间就收到了迟浩田上将的亲笔回信,还没等他从将军那苍劲有力充满关爱的幸福中清醒过来,一封来自黄河出版社的信件又到了他的手中。
黄河出版社来信说,他的书稿可以亲自送到出版社也可以通过邮局寄到出版社,信中详细介绍了出版社的具体位置和有关联系电话。
“沂源有到济南的班车,我想还是送稿过去。”朱彦夫激动不已,对同样激动的陈希荣说,“这次过去肯定要住些日子,我不想给部队首长找太多的麻烦,这次你陪我去,明天就走,你好好准备一下。”
到省城吃住都得花钱,为了节省开支,陈希荣天没亮就爬了起来,蒸了一大笼馒头。等馒头凉冷后就把馒头塞进大包,吃过早饭,带着打印好的文稿和朱彦夫一起乘上了去济南的长途班车。班车到达济南天已黑了下来,望着灯火辉煌的夜城,朱彦夫和陈希荣眼花缭乱,虽然身上揣着黄河出版社的详细地址,可站在车站外的广场上根本就分不出东西南北,只好搭乘出租直去黄河出版社附近,在一个小胡同里找了一家非常简陋的小旅馆住了下来。
住进旅馆,陈希荣忙着把朱彦夫的假肢卸了下来,她又跑到外面买了两袋咸菜,就着白开水一人啃了两个冷馒头。
“吃也吃了,喝也喝了,早点睡吧!”由于一直处于激动状态,这几天一直没有睡好觉,再加上坐了一天的车,朱彦夫感到疲倦了。
陈希荣提醒朱彦夫:“要不要给出版社的首长先打过电话,就说俺们来了?旅馆里有电话。”
“现在几点了,单位早就下班啦,睡吧,明天再打。”
第二天八点一到,朱彦夫就按照信上所写的号码打了个电话过去,可是对方没人接听。
“大爷,您找的人是那家单位?今天是星期天,星期天有些单位是不上班的。”旅店老板在一边提醒。
原来如此,朱彦夫“哦”了一声,他只想着早一天送稿,根本没考虑这些。得在这里白等一天,陈希荣担心朱彦夫吃冷馒头受不了,提出给朱彦夫买点热饭,朱彦夫没有同意,还是坚持与陈希荣一起一日三餐馒头就着咸菜和白开水。
济南军区政治部。政治部主任办公室。
政治部主任袁守芳激动地放下电话,抓起笔在信笺上挥舞了几下,转身向秘书下达了指示:“你,把这个条子交给创作室的老李,他知道怎么办。还有,立即通知军区创作室和出版社负责人到我这里来一下!”
不大功夫,出版社社长和创作室的几位负责人走进了办公室。
袁守芳主任简单打过招呼,就开门见山地说:“你们听说过没有上过一天学能写几十万字书稿的人吗?你们见过没有双手写出几十万字书稿的人吗?我没见过,想必谁也没见过。沂源县有位老革命英雄,他叫朱彦夫,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失去了四肢,他没有躺在特残的椅子坐享天成,而是回到农村老家带领父老乡亲苦战二十五年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这件事迟浩田上将给我们讲过,就是这样一个残疾军人,他从村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还没有停止奋斗,而是花费了整整七年时间,来书写给他第二次生命的战友们,先后七次改稿累积书写两百多万字,写出了四十多万字的书稿,这是人间的奇迹呀!迟浩田上将被这种精神感动了,决定把这部书交给我们黄河出版社,这件事我与老李谈过,我被感动了,老李也被感动了,这部书到底能出不能出,要由作者的作品说话。书稿作者和书稿马上就到,你们要从作者的创作角度和我们出版社的出版角度来对待这部书稿,分别拿出对朱彦夫同志作品的审读意见,意见出来后,直接向我报告!”
经过讨论,审稿租安排了四人,有出版社的社长王树生大校,有王树生推选的责任编辑程鹏,还有一位是创作室的创作员文学评论家蔡桂林,再一个就是创作室主任老李。因为这部书稿是来自迟浩田上将的推荐,袁守芳主任担心审稿人员产生的思想压力而影响审稿的公正,特别强调审稿组成员不要有思想顾虑,一切从书稿的实际质量出发,轮流审读稿件,相互之间不商量、不通气,把审读的书面意见直接交给他。
会议很短,带给与会人员的震动和压力却很大。
袁守芳主任所说的老李,就是军区政治部创作室的主任李存葆。李存葆是创作《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沂蒙九章》而蜚声文坛的知名作家。李存葆一接到秘书送来的纸条就知道是前些日子谈到的那个朱彦夫到了,他直接按照纸条上提供的地址找到了住在简陋旅馆里的朱彦夫夫妇,并亲自安排朱彦夫夫妇住进了条件最好的军区政治部接待室。
“这,这不好吧,首长!”看着豪华的接待室,朱彦夫不知如何是好,认为自己不配住在这里,太影响部队首长的工作了。
“安心住下吧,你是老英雄,你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四肢,就是住在将军楼里天天吃生猛海鲜也是应该的!”李存葆拿着朱彦夫打印出来的书稿,看着朱彦夫失去双手的残臂,心里的震撼远远超过了初听袁守芳主任的介绍,由衷地说,“朱彦夫同志,你真是特殊材料锻成的钢铁之躯呀!你们好好休息,我先把书稿带去仔细看看,到时候再给你具体的答复。”
李存葆用了一个下午和一个通宵的时间通读了《雪蚯》,这位老作家被书中飞腾的精神力量震撼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样的作品是出自一个没有上过一天学而且还没有双手的残疾人的笔下。接待朱彦夫回来的路上他了解到朱彦夫写书的艰难,眼睛视力太差,用嘴含着笔写字根本就无法看清所写的字迹,有时,一个笔画较多的字需要好几次才能完成,先写出一笔,等瞄准了位置再添上第二笔,还有查阅字典,反复修改等等,这洋洋万言的背后,该是怎样的一种超人毅力啊!这是人间的奇迹,这种精神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这种精神对整个人类都是一种力求上进的鼓舞。难怪一贯坚持原则的迟浩田上将也会被感动得走破例“命令”的路子。李存葆坦诚的写下了自己对审读作品的意见:“该书创作的精神和主题内容是好的,对广大青少年是宝贵的传统教育教材。作者本身就是集艰险、患难于一身的大写的人物。但错字、病句尚需梳理、校正,最好请有关领导找人梳理一遍,基本内容不可损伤,要保持原汁原汤。”
袁守芳主任汇集的意见竟然是惊人的一致:尽管作品还较粗糙,有一些欠缺之处,离出版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但瑕不掩瑜,掩不住字里行间透出的蓬勃的朝气、向上的力量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传统教育的好书。
“王大校,你是社长,你怎么看?”袁守芳主任还想征求一下王树生社长的意见。
王树生社长明确表示:“把朱彦夫这本书作为本社精神文明的拳头产品来对待,不但要出,而且要出好!”
主体方向定下来了,鉴于原作品枝蔓过多,错字病句不少,审稿组商定:书稿先请朱彦夫带回家,再找人认认真真梳理一下。在朱彦夫离别济南前夜,李存葆以一位作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连夜奋笔五千余字,给沂源县县委宣传部陈述了对这部作品的具体修改意见,希望沂源县宣传部能给予人力支持,尽快将整理好的书稿早日交到责任编辑程鹏的手里,力争该书在1996年八一建军节前顺利问世。
李存葆的来信引起了沂源县县委书记张传玉和宣传部的高度重视,特的委托县人民电台台长李明按照李存葆的意见,对朱彦夫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认真的整理,三个月后,黄河出版社的陈鹏收到了整理后的书稿。
陈鹏生长在沂蒙山,又长期工作在沂蒙山区,任临沂军分区新闻干事多年,对沂蒙山区的乡土文化和民间习俗比较了解,特别是对朱彦夫等英模人物十分熟悉。陈鹏收到书稿后,整整过了半年“青灯黄卷费精神”的日子,将书稿逐章逐节、逐段逐句进行反复推敲和认真修改,期间三次奔走沂源,就书稿的修改问题与朱彦夫交换意见,将朱彦夫四十余万字的书稿定格到三十三万字。陈鹏最后考虑到《雪蚯》的书名过于含蓄无法概括全书的基本内容,建议了好几个书名供朱彦夫参考,朱彦夫从《生命》、《生命之歌》、《命运的抗争》、《钢铁战士》、《极限人生》中反复选择,同意把《雪蚯》的书名改定为《极限人生》。
远在北京的军委副主席迟浩田,接到该书即将出版的消息十分高兴,欣然命笔,不仅为该书亲笔题写书名,还亲自为该书作序,忙完了这一切,迟浩田上将又挥毫写下了“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的贺联,派人送到了朱彦夫家里。
七年的艰苦征战,在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的亲切关怀下,奏响了一曲非同凡响的文字凯歌。
朱彦夫激动得不能自己,习惯了独自思考的朱彦夫在家里坐不住了,坐上新买回来的轮椅对陈希荣说:“老伴,推我到外面转转好吗?听说新建的广场不错,我也想去看看。”
陈希荣说:“好啊,俺推你去,俺也想好好的看看广场。那里是人们散心的场所,有好多好多的人在那里健身,还有很多很多的老年人在那里跳老年舞,俺也去开开眼界。”
广场上,正是夕阳西下的光景,蓝蓝天空下的广场四周绿草如茵,被斜阳慷慨的镀上了一抹金红,坐在轮椅上的朱彦夫陶醉在风光里欣赏着如图的美画,感叹着社会巨变的喜悦……
一架喷气式飞机飞翔在蓝蓝的天宇上,拖出一道耀眼洁白的云痕,朱彦夫循声抬头仰望蓝天,看着冲刺的飞机喷出的烟雾,一股冲刺的动力又在心里扩张起来。
全文完 2010年4月于湖北郧西古城上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