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纪实

[复制链接] 0
回复
243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788

主题

1830

帖子

183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2 22:24: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郧西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郧西烟叶合作社工人加工烟叶

      坎子山玉米加工合作社社员晾晒玉米

      郧西友缘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养鸡场一角

      郧西恒达扫帚合作社社员在扎扫帚

  特约记者王猛查方政 杨洪霞

  2016年以来,中央连续提出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强调新增加的农业补贴要向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推动农民合作组织多元化发展。郧西县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扶持,部门指导;市场运作,行业自律”的工作思路,依托特色农业和传统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力推动了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

  抱团发展共致富

  冬闲时节,海拔1700多米的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一派火热的忙碌景象。1月13日,记者走访了这座藏在大山里的小村庄,看到村民们正在加工玉米糁。

  “加入村里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后,我家种了8亩地的玉米,收成达3000公斤,可加工玉米糁1800公斤。以前每公斤玉米只能卖0.4元钱,加工成玉米糁后每公斤可以卖到2元钱,今年光卖玉米糁就可增收1.4万元左右。”坎子山村二组村民毛家玲告诉记者。

  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介绍,村里这台玉米剥皮粉碎一体化的机械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捐赠的,每天可加工玉米2万斤。坎子山村25万公斤玉米加工完后,还可帮助湖北口回族乡大新川、小新川、湖北关、桃园沟、西川、虎坪等村加工玉米150多万公斤。

  坎子山村注册了“坎子山牌”农产品商标,村里建起了800亩地膜覆盖玉米基地,还发展了1000亩包菜和1200亩土豆。该村还与湖北口回族乡辖区内其他高山村签订了农产品收购合同,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拉长了郧西县高山粮食、蔬菜种植加工产业链条。

  “九山、半坡、半分田,一亩地,八分旱”是郧西县安家乡长岗岭村的真实写照。如何让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长岗岭村利用村里的500亩桑树作出了大文章。

  “去年9月底,我们用桑树枝做代料试种植了5万袋食用菌,吸引了好几家大型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来村里定点收购。”郧西县安家乡长岗岭村党支部书记毛德均说。

  2015年10月,湖北省科技厅驻村工作队入驻长岗岭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工作队经过实地调研后发现,村民每年砍下来烂在地里的桑树枝有大用途。在工作队和安家乡党委、政府的帮扶下,长岗岭村成立了郧西县首家以桑树枝再利用为主的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并于去年9月初建成了近2000平方米的食用菌种植基地。

  “一个菌袋可长出3斤鲜食用菌,按市场价3元一斤估算,每户每年种2000袋菌袋,可增收1.8万元。”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游道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还告诉记者,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每天还可获得80元工钱。

  规模种植尝甜头

  “我不仅是合作社的社员,还是合作社的股东,每年至少能收入5万元。下一步,我打算扩大铁扫帚原材料种植规模,大干一场。”去年8月31日,郧西县观音镇黄土梁村村民李玉华告诉记者。

  “以前,家里3亩地全种小麦和玉米,一年收入千把元。自从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的租金是1500元。我在厂里扎扫帚,每个月还能领到2000元工资。如果合作社效益好了,每个月还有奖金呢!”黄土梁村村民陈广富说。

  李玉华、陈广富说的合作社就是郧西县观音镇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2010年,该镇农民胡朝柱组织成立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冬竹”商标,实行订单式生产。如今,合作社按照 “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行 “八个统一” (统一土地流转、统一融资信贷、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购补贴、统一品牌包装、统一订单生产、统一盈利分红),带动黄土梁村及周边群众发展扫帚产业,实现脱贫致富。仅2015年,合作社社员就累计得到分红100余万元。

  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长年吸纳80余人在种植基地从事田间管理,吸纳当地100多名留守妇女、老人、残疾人在加工车间务工,人均年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同时,20余名扎扫帚能人离开合作社后自主创业,实现了人生价值。如香口乡董家坪村残疾人胡文胜和郭大明两人,在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务工一年后,回到香口乡合伙创办了自强扫帚合作社,安置了10余名残疾人就业,带动当地80余户农民种植铁扫帚达200余亩。

  去年,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通过实施 “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村企共建模式,带动黄土梁村60户210名贫困人口如期实现稳步脱贫。

  政策扶持出精品

  1月12日,记者在郧西县益群菜业专业合作社看到,10多名工人正在对淹泡后的竹笋进行高压清洗、剪切、整理、包装。该合作社理事长陈益群介绍,1998年,他成立了郧西县益群家常菜加工厂。2008年初,该厂在郧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成立了郧西县首家菜业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主要经营山野菜、豆制品、核桃、牛羊肉等5大类30多个农特产品,年加工能力达3000吨,年产值过千万元。合作社共有社员1000多人,种植养殖基地遍布全县18个乡镇 (场区)。

  “每到冬季,合作社生产加工的马头羊肉和秦巴黄牛肉非常畅销,每天要销售精包装牛羊肉300多份。我们生产的 ‘回家’牌系列羊肉产品直销武汉、十堰城区、襄阳等地,填补了省内羊肉加工空白。”陈益群自豪地说。

  近年来,郧西县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最大支持,扶持合作社开展科技培训、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农产品配送销售、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等,引导合作社拓展服务功能,采取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 “合作社+基地+农户”、 “合作社+农户”、 “公司+合作社+经济人+农户”、 “超市+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延伸生态农业产业链条,重点培育了蔬菜、核桃、桑蚕、茶叶、烟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

  目前,郧西县各类农业产业基地达29万亩。2016年,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发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290家、家庭农场64家、省市级标准化示范羊场25家;创建了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新增 “三品一标 (1)”认证农产品29个, “马头羊”、 “山葡萄”、 “景阳桐”、“杜仲”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6亿元。

  如今,郧西县已基本形成了多产业、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专业合作经济发展格局,带动全县10余万农民当上了产业工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郧西论坛微信公众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