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天河口:孕育出众多传说

[复制链接] 0
回复
471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788

主题

1830

帖子

183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1 22:0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郧西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天下第一砂坝。(资料图)

“天下第一砂坝”6个大字格外醒目。

“天河口”牌坊树立在移民新村村口。
  在郧西观音镇天河口,有一座砂坝,号称“天下第一砂坝”。站在砂坝上,遥想千年之前千帆竞发的恢宏气势,感受千古要塞的厚重历史。那里,更孕育出一个又一个神话故事。
  ■文、图/记者 章新俊
  天河口历史悠久
  天河口位于郧西县观音镇境内,春秋时,天河口属古麇国之地,一江之隔的彼岸便是古麇国都城。
  不久前一个冬日的午后,阳光洒在汉江上,波光粼粼,几只白鹭翩翩起舞。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秦楚之战”的军事要塞,是制船造箭的军事基地、兵家必争之地。
  郧西县观音镇综合文化站站长陈方艺介绍,天河口这一地名古来有之,有考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它南临汉江,北依秦岭,因天河自北往南汇入汉江,在天河与汉江的交汇之处,故名为“天河口”。繁盛时,桅樯如林,商贾云集。清咸丰年间在此设置天河口镇,天河口便成为郧西历史上最早的建制镇。
  唐太宗李世民之子汉王李泰曾携爱妾宛妃,乘船游览天河口后,留下“秋风吹来一夜凉,汉江河畔桂花香”的千古名句。清代诗人王树德有诗云:“群山万壑助讴吟,牵牛天河情更深,细看衣裳飞洒处,站立虹桥忽归林。”宋代大将孟良、焦赞曾在如今的天河口附近庹家湾一带筑寨驻兵把守。传说巾帼英雄穆桂英也曾金戈铁马,大战洪洲(今天河口附近的庹家洲)。
  据同治版《郧西县志》记载:“天河,源出陕西山阳县天桥北行八十里至圆泽始入县界,南流至凌云寨又东流至南关折而南八十里至布袋口,乃此流南折入汉江。”由此说明,天河这一名称很早就有,历史悠久。
  七夕故事流传千古
  汉江绵延3000里,在天河口与天河交汇。两条河的交汇,不仅形成独特的自然资源,还孕育出一个又一个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
  陈方艺说,天河口相传是七夕故事发源地,传说牛郎织女正是在天河口相会。据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汉江水在这里逆流而上,倒灌天河。由于视觉的原因,汉江水好像沿着天河往高处流,如同“黄河之水天上来”一般。天河右岸原有牛郎庙,又有喜鹊岭,每年七夕,喜鹊云集。
  牛郎织女的传说就来源于此,流传千古。他介绍,当地山上有两处人形巨石,被当地人称为“石公公”和“石婆婆”,这是牛郎织女故事的最初原型。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远远望见了“石婆婆”,形状与黄山上的“猴子观海”有些类似,但显然更似人形。
  自古以来,天河口是汉江中游的一个重要港口,船只可以直达汉阳、汉口,俗称“小汉口”。在陆路交通不便的岁月里,这个水旱码头是郧西货运物资进出的重要关口。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郧西县航运公司还在这里安营扎寨,通江达海。
  记者探访时,汉江不是主汛期,天河水缓缓汇入汉江。几只船舶停靠在水面上,随着微风轻轻摇曳,从静静的咯吱声中,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响,依稀让人想起船工呐喊的号子声。
  砂坝美誉传四方
  村口,一座高耸的牌坊矗立,“天河口”三个大字遒劲有力,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而天河口庹家湾与郧阳区五峰同为东周古麇国所在地,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进行了两次钻探和三次发掘,共发现东周两汉文化遗存遗迹98处,是楚文化和汉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口这边还有一个砂坝,号称“天下第一砂坝”。
  天河砂坝坐落在移民新村村口,与村里的道路垂直。记者从砂坝碑文上看到,它位于天河故河道与汉江交汇处,东抵太平岩,西接狮子头。该工程于1986年11月30日竣工,坝身全长207米,顶宽15米,底宽140米,坝高23.1米。因天河砂坝坝体由43万立方米砂料垒筑而成,居湖北首位,因此有“天下第一砂坝”美誉。
  因为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连接砂坝东西两岸交通的唯一坝腰公路高程在172米以上,为了恢复交通,2012年对大坝进行加固。
  如今,站在坝上眺望,你还能感受到这个扼黄金水道要冲的小村子曾经的繁华。如今,这个昔日古镇成为新的旅游景点,四面八方的游人来到这里追寻天河口的厚重历史。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郧西论坛微信公众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