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易地搬迁助贫困群众搬出大山“摘穷帽”

[复制链接] 0
回复
220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788

主题

1830

帖子

183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3 20:5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郧西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4月25日,记者从郧西县城出发,汽车在蜿蜒的水泥上行驶约20公里,来到该县土门镇唐家坪村二组的易地搬迁扶贫集中安置点,正在建设的集中安置房就在唐家坪村村委会旁边,施工队正在加足马力,建设一批新砖房,主体工程即将完成。

村支部书记晏达群介绍,待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后,这23户贫困户将成为唐家坪第一批易地搬迁对象在这里安家落户。同时,这些群众在安置方式、就业政策、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诸多优惠。

晏达群说,唐家坪村共7个村民小组,427户,1250人,去年12月该村就启动了易地搬迁扶贫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全村128户贫困人口的搬迁安置任务。

跟随晏达群一路颠簸3公里多的路程,我们来到了位于半山腰的老村庄,这里的房屋都是低矮的土坯房,房前屋后栽植的中药材已整齐地冒出了新芽。

晏达群说,村民以前靠山吃山,大多数村民基本以种粮为主,现在全村大部分土地已经通过土地流转,加入了合作社。

“搬进新村后,我们将继续把旧村利用起来,发展规模养殖和种植业,不断增加群众收入。”晏达群说,要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企业养殖和农户散养殖相结合的方式,壮大山羊养殖产业和中药材产业。

“如今县政府引导下的产业扶贫项目,成了我们脱贫致富的‘摇钱树’,村里的能人晏飞返乡注册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合作社已种植了40亩苍术、150亩皂荚刺、200亩金银花,形成了“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模式,不光吸纳了400多贫困群众就近务工,还能引导180余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这是郧西抓搬迁扶贫“挪穷窝”,抓产业扶贫“换穷业”的一个缩影。

郧西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其中80%的国土面积为山区,共有5万户14.45万贫困人口。

如何让这么多贫困人口因地制宜脱贫奔小康?郧西立足山区群众实际,按照“三年脱贫两年巩固”的要求,抓易地搬迁“挪穷窝”,抓产业扶贫“换穷业”,引导贫困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向市民转变。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大山、深山地区群众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郧西易地扶贫搬迁总规模为16154户47841人。

该县根据18个乡镇(场、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引导贫困群众向集镇、中心村、产业园区和景区周围集中搬迁安置。按照每户住房面积人均不突破25平方米,最大面积不突破100平方米的标准,坚持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建筑风格、统一配套基础设施。

该县制定了的易地扶贫搬迁到户补助政策:集中统建统购安置的补贴标准是每户补贴资金为(3+0.5x+D)万元(“x”为人数,“D”为贴息贷款数);分散自建、乡内自购安置的补贴标准是每户补贴资金为(2+0.5x+D)万元;县城购房安置补贴标准是每户补贴资金为(4+0.5x+D)万元(经过严格审批并交出原有宅基地和生产资料),到户补贴资金 “一卡通”直接到户。

精准识别,是精准实施“换穷业”、“挪穷窝”的基础。2015年8月中旬开始,郧西派出1000余名工作队员走进5万家农户,运用“六看一算”,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无读书郎、五看有无病秧子、六看有些啥家当、算一算家庭年收入是多少,摸清了全县贫困对象、致贫原因和脱贫路径,按实际情况制定了脱贫对策。

对于“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郧西有自己的办法:让贫困户变工人、变商人,加快城镇化步伐,积极鼓励搬迁群众创业,加快二、三产业发展,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渠道,以县域生态工业园为抓手,创建就业创业平台。在广东四市对接贫困户稳定就业工作,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对外转移输出和稳定就业。

同时,出台了精准扶贫产业扶持政策,建立了产业扶持基金,按照“村有主导产品、户有增收项目”的发展思路,扶持贫困群众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组建合作社、企业带领贫困户发展养殖、种植等特色产业。

郧西县扶贫办主任王直茂介绍,目前郧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今后该县将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方,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见实效。力争到2018年摘掉贫困县的帽子,确保全县14.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20年全县基本实现小康。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郧西论坛微信公众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