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郧西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全正 特约记者 王丽媛 查方政
2014年1月28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郧西为“中国天河七夕文化之乡”;2014年4月1日,中国野生动物协会授予郧西“中国喜鹊之乡”称号;2014年12月4日,“郧西七夕”正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接连三个好消息,使2014年的郧西光彩熠熠。头戴三顶桂冠,让郧西县的七夕文化成为国家级品牌。
近年来,郧西县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强县战略,以七夕文化为龙头,以旅游产业为支撑,把七夕文化融入经济shehui发展的方方面面,七夕文化逐步成长为“一县一品”的核心文化,塑造了一个城市的灵魂,一座七夕之城在天河畔冉冉升起。
文化决定高度
2015年1月13日,在七夕广场,来自十堰城区的准新娘杨女士正在拍摄婚纱照。杨女士说:“郧西建设得很漂亮,又有牛郎织女的传说,在这儿拍摄婚纱照很有意义。”
有文化内涵的城市,才有吸引力、生命力和竞争力。郧西县在城市建设中坚持“外有形,内有魂”的理念,注重城市文化建设,铸造城市品牌,创造性挖掘开发七夕文化,把七夕文化渗透进各项市政建设中,把城市作为艺术品来雕琢,把县城当成“婚旅之城”来打造,让建筑与文化辉映、历史与现实互融、建设与产业并进,使城市富有灵性和活力,拒绝城市建设的庸俗化。
郧西县在恢复开发县城周边的悬鼓观、天池庵、石公公、石婆婆、金钗石、渡春桥等七夕文化遗存的基础上,采取“政府搭台、城建铺路、旅游唱戏、文化引领”的方式,高标准规划建设了4万平方米的天河广场、9000平方米的七夕广场、2万平方米的七夕文化园、30余公里与七夕文化相关的县城主干道、20多座七夕景观桥梁,建成防洪堤20公里、景观坝10级,形成人工湖面70公顷,优化时空隧道、十二星座等景观,在县城形成路、桥、园、林、山、水、楼、栏点面结合、交相辉映的格局,一座“生态城、旅游城、卫生城、园林城、宜居城”展现在世人面前。
魅力引领未来
“我们将充分发挥七夕文化的魅力,将郧西打造成西安至武当山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驿站和中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郧西县委书记胡俟说。
该县坚持以七夕文化为引领,按照“把县城当景区建、把农村当景点打造、把农产品当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推动文化与旅游、工业、农业、商贸、城建的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之路。
按照“保护为先、发展为要、文化为魂”的原则,加大与天河七夕文化相关联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生态文化的开发建设力度,形成浓厚的七夕文化氛围。办好一年一度的七夕文化旅游节,壮大节会经济,把天河七夕文化打造成国内外富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加强文化基地建设,引进七夕七巧汉锦坊、湖北武当红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创意文化和生态旅游企业,努力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以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为抓手,抓住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保护等机遇,深入实施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管护、水土保持、农村新型能源推广等工程,加强环境保护,扩大生态建设成果,构建自然环境优美、经济与资源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为推动郧西旅游发展,郧西将着力抓好世界婚俗文化博览园、天河景区、上津古镇、天河金街、三官洞国际狩猎场、水石门景区等6个4A景区建设,力争培育1个5A景区,积极推进全县现有景区景点的资源整合,积极对接西安、武当山两大客源地市场,着力打造县城—五龙河—三官洞狩猎场—商南金丝峡、县城—上津、天河—汉江—金钱河—上津古城三大精品旅游线路,延长产业链条,丰富消费层次,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生态、文化、旅游和其它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从低层次向高水平转变,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跨越。力争到2016年, 4A级景区达到8个,3A级景区达到10个,旅游总收入达到地区生产总值的15%以上,年接待旅客数达300万人(次)。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郧西,这座鄂西北深山的边陲小城,随着积淀千年七夕文化的浇灌,正开出一朵娇美的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