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核桃如何做“实”?

[复制链接] 0
回复
425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327

主题

1397

帖子

1397

积分

总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6 23:2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郧西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前不久,县委胡书记在开展“村村行”活动中,基层干部、群众反映,核桃产业效益不佳,多年核桃不成林、不挂果、不见收,当即指示县委政研室和县林业局开展专题调研。
笔者到县农办工作后,对全县特色产业发展作过一些了解,最近又受林业局余飞同志的再三邀请,参加了县委政研室和林业局组织的调研座谈会。现就如何“做实”(目前还谈不上“做大”、“做强”)我县核桃产业,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我们的核桃产业“家底”怎么样?
据林业部门掌握的情况,全县核桃总面积大约在124万亩左右,在全县18个乡镇(场、区)均有分布,其中过万亩的有湖北口、关防、店子、景阳夹河,过5000亩的有槐树、三官、香口、六郎、河夹。核桃基地的形成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1)1970年代中期,全县沿山脊两侧造林,由于土壤贫瘠、不耐旱,树势差,无效益,毁得多,留得少。(2)至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总结经验教训,改为土层较为深厚的山麓及“四旁”栽植,使全县核桃种植面积一度发展到3万亩。(3)2001-2006年,依托退耕还林工程,新建核桃基地7万亩,但国家每亩基地只补助苗木资金50元,地方又无力配套,栽植了大量实生苗,其中很大一部分基地变成纯粹的生态林。(4)2009年后,核桃产业上升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采取公司专业建园的方式,全县新建核桃基地79万亩。上述基地中,2001年以前零星分散发展的约1万为地,基本都挂果了;2001-2006年退耕还林保留下来的大约35万亩左右,挂果的近万亩;2009年以后建园的,挂果尚不足8000亩。
二、不得不面对的县情
我县有15万人在外打工,这是我们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不得不面对的县情。就现阶段来说,任何一项特色农业产业包括核桃产业在内,其比较效益都难以与打工相提并论。加之我县立地条件非常差,很难找到两、三百亩连片的耕地,很难形成规模效益。发展某一个产业,忙活一季(几个月甚至大半年),一家一户只挣几千块钱,还不如出去打一、两个月的工。比如,湖北口三天门村有1400亩核桃,全部是好田好地,在全县范围来看,效益还算是比较好的,户均收入也只有1200元。这样的收益水平,对广大农户来说,根本没有吸引力。
发展农业产业,比较效益差,农民就没有积极性。由此就会形成一个怪圈:凡是政府推动的,面向千家万户的产业,就很难发展起来。目前,我县核桃产业面临的“三不”状况,就是这一“怪圈”的具体表现。所谓“三不”,一是不愿种。由于建园水平低,部分实生苗建园,加之管理不到位,长时间难以见效,既使挂果了,见效了,也难以达到老百姓的心理预期,老百姓不愿意拿出好田好地种,既使种了,也不会当回事儿,不能尽心尽力去管理。二是不能管(无力管)。目前,我县留守的劳动力基本上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居家妇女。如槐树三岔河村留守劳动力224人,50岁以上就有180人,占80%。靠这部分人,是不可能把产业发展好的。三是不会管。很难想象,一个十几万亩的核桃产业,竟然没有一支专业技术队伍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什么地块适合建园,该用什么肥料、农药,应套种什么作物,怎样修剪、防冻,怎样控制“大小年”,老百姓一概都不懂。如此局面,哪里谈得上效益?哪里谈得上老百姓的积极性?
三、始终应把握的三条原则
核桃耐贮存,消费市场大,不怕多了卖不出去,因而不担心没有加工企业作支撑。我县核桃产业(也包括其他产业)发展,窃以为,要始终把握三条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引导,以效益为中心。
1、以市场为导向,必须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如鼓励支持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建基地。新型经营主体的进入,可解决投入水平低、管理不到位等难题。我县在外务工群体,大多实现了原始资本积累,几十万、几百万的人比比皆是,我县未来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撑点,就是把这些人吸引回来,让他们在家门口创业、增收、致富、奔小康。因此,产业的发展还肩负为美丽乡村建设留人的重任,我们不能任凭一代代郧西人年复一年、代复一代走南闯北、颠沛流离。
2、以政策为引导,一定要发挥好政策主要是有限的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政策性资金一定要用到刀刃上,用到关键处。比如,按最终的产出进行以奖代补,对形成的规模化基地进行水、电、路等设施配套,对关键技术环节提供支持。千万不能像有些产业,全过程、每个环节都进行补贴,这样的政策只会养“懒汉”,让基层形成“等、靠、要”的思想。
3、以效益为中心,这是所有产业发展的关键。没有效益,或者达不到预期的效益,政策再利好,也没有人去发展,除非是傻子。就我县而言,一家两个劳动力,一年能在家门口挣两、三万元,大多都不会出门去挣五、六万块钱。在家,既照顾了老人、孩子,又少了多少奔波之累、离别之苦!
四、建言核桃产业发展:五句话、十个字
对我县的核桃产业,赞成余飞同志提的“不提倡新发展基地,把现有基地管好”的观点,在这个前提下,就如何做实核桃产业建言“五句话、十个字”。
1、普查。不纠结于年报数据,不耿怀于历史旧帐,由各乡镇(场、区)上报相对集中成块连片核桃基地(一个流域、几条沟),特别是周边有发展空间的基地,以30亩、50亩、100亩为标准,再由县林业局进行实地认定,并勾画地形图,作为县里重点支持的基地。对低于这个标准的基地及零星分散的核桃,林业局只负责常规管理技术的培训与普及,让农户自行管理,不再纳入全县重点扶持范畴。
2、规划。对上述确定的连片基地,由林业局连同周边的土地资源一并进行规划、设计,筛选出建园质量相对较高、周边发展空间大的基地,可作为招商项目,对外招商,引入新型经主体进入经营,可对本村村民优先。由乡、村两级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没有新型经营主体介入的连片基地,由村委会牵头组建核桃专业合作社进行经营。
3、配套。坚持“不设计、不建设、不投入”的原则,对连片核桃基地包括向其周边拓展的基地进行规划、设计后,配套相关项目,提高发展水平。(1)明确以县林业局为主导,对新建基地及补植所需的核桃苗木统一集中采购、统一质量标准,水保、扶贫等部门配套的项目不得自行采购苗木,从而把好产业发展的第一道关口。(2)整合好相关项目,解决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问题,有项目的按规划进行配套,暂时没有项目支持的,积极对上包装、争取项目。
4、服务。(1)依托林业部门,组建全县核桃科研服务体系,设立县核桃研究所,分区域设立核桃技术推广站(可与林业站合署办公),并明确其公益性服务职能,主要承担全县核桃基地规划设计、日常管理服务及林下经营(种、养、观光)模式研究等职能;(2)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包括退休的林业、经作技术人员;(3)大力培养核桃乡土人才,可从核桃种植大户中遴选一批,定向培训,扎根本土,服务核桃产业发展。
5、激励。研究制订对新型经营主体(自身达到一定规模,并带动周边农户达到一定面积,经营效益优)、专业村(核桃总面积、规模经营面积、核桃产量)、专业乡镇(专业村数量、核桃产量、税收返还)及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新型经营主体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工资+补贴+奖金)等考核激励办法,努力形成齐抓共促发展核桃产业的浓厚氛围。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郧西论坛微信公众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