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郧西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如今,工作经验成为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时遇到的第一道门槛。可是没有就业机会,又哪来的工作经验?下文将告诉你——
文/记者 李 娟 通讯员 白 莉 图/记者 潘世新
8月16日,瓢泼的大雨丝毫没有减弱求职者寻找工作的热情。这天,市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引来众多求职者竞聘。“无论在哪里找工作,都要先问有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免谈!”一位有过多次面试经历的大学毕业生对记者说。记者在招聘现场发现,工作经验,成为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时遇到的第一道门槛。可是没有就业机会,又哪来的工作经验?面对这个两难的问题,一些大学生采取了妥协的办法,主动向用人单位提出当学徒工,不签合同,不要社保,有的甚至试用期间不要工资。还有不少大学生,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想法在一家家单位之间跳来跳去,成了职场流浪人。
零工资就业,只为获取工作经验
在招聘会现场,今年毕业的十堰市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宋某告诉记者,他提前半年就开始找工作了,至今工作仍然没有找到。小宋说,这个专业对口的技术岗位不少,但是,没有工作经验,没人要。为了弥补工作经验上的欠缺,去年暑假他到浙江宁波以实习生的身份和某单位签订了为期6个月的“劳务协议”,每个月基本工资按当地最低工资水平850元结算,不买保险。实习结束后,小宋返回十堰找工作,但他的这些经验在应聘时仍有些单薄。后来,小宋想到实习时的经历,想出一个妥协的办法:跟用人单位协商,先当一段时间的学徒,期间单位不和他签订正式合同,也不缴纳社会保险。在一场招聘会上,一家模具公司接受了小宋的条件,试用期没有工资,试用期过后,每月600元,签合同。“为了积累工作经验,只能这样做了。”小宋对记者说。据记者了解,和小宋有相同经历和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毕业于某职业学院数控专业的小张告诉记者,现在都是这样,上一届没有改行的学长,大多都是以这种方式暂时找到了工作,可有的即使试用期满了,仍没有签定正式合同,工作期限、福利待遇等皆是口头约定,有的甚至没有工伤保险,“像我们这种专业,天天和机器打交道,很难保证不受伤,没有工伤保险,最起码的安全保障都没有。”
小张很无奈。
先就业再择业
“先就业、再择业。”在招聘会现场,毕业于某国家重点大学社会学系的大学生王某这样对记者说。王某告诉记者,大学四年,他始终没弄明白自己学的这个专业到底将来能做什么,什么都学,可什么都没有学到,这是他对大学生活的总结。到找工作时,他发现一句话非常流行:先就业,再择业。抱着先找个工作干着,有合适的机会了就跳槽的想法,王某在两年之内换过4个工作,平均在每个岗位上工作的时间不超过半年。“我到现在也没发现自己适合做什么。”王某告诉记者说,“现在没有跳过槽的大学毕业生简直是凤毛麟角,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非常不容易,先就业再择业是许多大学生不得已的选择。”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做了一个调查发现,80%以上的求职者都有过一次以上的跳槽经历,能够在一个岗位上坚持干下去的人反而成了另类。
这样的做法值不值
对于大学生零工资求职、或者以学徒工换取工作经验的做法,市人才交流中心主任闵德玉并不认同。他表示,这种做法是违反《劳动合同法》的,《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企业应与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而且每月劳动报酬不得低于该岗位平均工资的80%。有些大学生零工资求职,或者当学徒,不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这样不仅损失了自己的利益,一旦遇到纠纷或工伤时没有保障,更纵容了企业对员工合法权益的侵害。闵德玉建议,大学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利,如果发现有单位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可及时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反映。同时大学生要注重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工作。
然而对于先就业再择业,闵德玉认为这虽然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是应该对这一办法可能带来的隐忧有所认识。 首先,这一办法容易使一些大学生产生“骑驴找马”的心理,即先找一个工作“保底”,有了更好的单位再毁约。这对大学生本人和用人单位来说都提高了成本:大学生得为单方毁约付出代价,必须交付数千元的违约金;用人单位则无法正常开展预设的工作项目,重新招人又要再费周折。用人单位为降低此成本,提出的苛刻条件将会不断增多,无形中又给大学生就业增设许多不必要的复杂环节,由此导致就业渠道更加不畅通。闵德玉建议,初次就业的大学生,一定要避免就业的随意性盲目性,克服浮躁的心理,找准定位,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有利于形成职场人才的良性循环流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