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汉江 徐军 摄 千里美汉江 郧西三面环陕,与陕西省白河县一衣带水。 汉水,长江最长的支流,古时曾称沔水,全长1577公里,流域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她从陕西省宁强县嶓冢山出发,经陕西汉中、安康入湖北郧西,融汇丹江口水库,便水分两路:一路北上,滋润京津冀等广大地区,一路东流,在武汉汉口汇入长江。 汉水,如诗如画般的清澈、宁静,连同长江、黄河、淮河同为中国的母亲河。历史上第一个把这四条江河相提并论的人,是一代大儒孟子,《孟子滕文公下》明确提出:“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深受汉水的哺育郧西文明,源远流长。县城金银山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表明,8000万年前郧西曾一度是恐龙的故乡;在安家白龙洞发现的猿人化石,证明100万年前郧西就有古人类生活;在香口黄龙洞发现的猿人化石更是意义重大,它直接弥补了人类进化史9-10万年的重要缺环。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漫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必然要来汉水走走。《诗经》记述古代先民在江河边劳动生活的诗歌多达六、七十首,大多与汉水有关。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也曾在汉水留下了千古绝唱。 千百年来,汉水把两岸滋润得林茂土肥、物阜民丰,为历代文人竞相讴歌。 蕴藏巨能量 滔滔汉水,从历史一路走来,人们激情地歌颂她的美,歌颂她造福人类所蕴藏着的巨大能量。 特别是现代水能开发利用,人们发现,汉水更有着无穷无尽的潜能。 汉水进入湖北,郧西是她的第一站。 1988年,国家水利部委托北京水利水电勘测院作汉江上游干流水电开发规划,提出七级开发方案报告,即:黄金峡(450m,指海拔高度,下同)-石泉(410m)-喜河(364m)-安康(330m)-旬阳(240m)-蜀河(218m)-夹河(196m)七级开发。 同时,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作汉江下游干流水电开发。1993年10月,长委提出汉江下游9级开发方案报告,即:孤山(181m)-丹江口(170m)-王甫洲(88m)-新集(78m)-崔家营(64m)-雅口(57m)-碾盘山(51m)-华家湾(42m)-兴隆(36m)。 国家水利部、湖北省计委、陕西省计委分别对这两个开发报告进行审查,由于存有分歧,加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些重大问题尚在研究之中,而未批复。 为加强汉水资源保护,确保汉江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2009年8月,国家水利部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汉江干流综合规划报告》。2012年,国务院批复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提出:“汉江干流采用15级水电开发”,孤山、夹河两级电站建设位列其中。这对于加强汉江水质保护、保障“一江清水送北京”、改善汉江航运等具有重要意义。 郧西汉水干流蕴藏水电巨能,郧西境内的汉水支流也同样水能丰富。 汉水地处郧西南面,干流自西向东流经景阳、夹河、羊尾、涧池、观音、河夹六个乡镇,过境客水240亿方,承载着全县金钱河、天河、仙河三大流域。据勘查,郧西蕴藏水能资源70万kw,可开发利用50万kw。 踏上开发路 水能,是大自然赋予郧西人民的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额财富。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郧西始终把水电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引资开发,举力推进。先后成功引资开发了金钱河流域上津玉皇滩电站(1万kw)和夹河关陡岭子电站(705万kw)、孙家滩电站(15万kw),天河流域鲤鱼头、水石门、天河、彭家湾四级电站开发总装机32万kw正在加紧推进,连同已开发建设的小水电(总装机15万kw),已共开发142万kw。 据设计,夹河关、孤山电站分别装机18万kw,若这两大电站成功兴建,预示郧西水能开发全部完成,也预示将来年可为郧西带来近亿元的财政税收,同时还能为库区人民找到一条靠水吃水、养鱼致富的新路。 古人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开发水电,无疑是功在当代利在当代,无疑会造福一方、恩泽后代百世。郧西人毅然为两级电站开发踏上漫漫征途! 古人也说:谋事者,不患于事不成,而患于势不成。为谋水电开发大势,郧西上下同心同向,历经山重水复,一步步迎来柳暗花明! 转自郧西在线 作者孟帆 付祥胜 江新艳 |
欢迎光临 郧西论坛 (http://yunx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