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 特约记者 范瑞树 通讯员 刘再明 王华敏
“我建房投入12万元,政府直接补到我卡里1万元,如今自来水、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不说,这里还建有休闲广场,我还在家门口开了家农家乐,生活越来越好!”近日,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东川村村民冯万均拿着一卡通高兴地说。
冯万均今年42岁,过去一家4口居住在东川村5组高山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靠传统的农业种植及生猪养殖维持生活,一年很难挣上5000元钱,每次赶集还得早早起床,走上3个小时的山路,把自家种植的农作物背到村中心再乖车去乡集镇换钱以维持生计。
摸清冯万均家的具体情况后,乡、村两级干部为他制定了具体的搬迁措施,并明确对其实行政策补助,明确专人帮他进行选址、户型规划、组织运输材料等,动员他搬迁到东川村中心新农村处建房,同时,还为他量身制定了开办农家乐的致富规划。
东川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样式、统一施工模式建设,还配套道路、电网、通讯设施、有线电视、绿化带、防洪堤、太阳能、沼气等基础设施,居住舒服、交通便利,也为搬迁户创造了发展产业、创业就业等脱贫致富机会。
如今,冯万均已搬入该村新农村住居,在路边经营着自家的农家乐,年收入达6万元,不仅彻底改善了居住环境,还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还清了所有债务。
为解决搬迁户“能致富、不反弹”,该县在推进生态搬迁扶贫过程中,抢抓省生态扶贫搬迁工作试点县机遇,将生态搬迁列入县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即重“安居”,更重“乐业”,将搬迁与致富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创新模式,分别采取“集中统建、分散自建、集中统购和分散自购、保障性住房安置”等不同安置方式、不同补贴标准对贫困户实施生态搬迁,同步采取产业带动、技能致富、美丽乡村建设、城镇就业、生活保障等多种安置后扶模式,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在各项致富政策支持下,该县安家乡瓦房沟村整合流转土地1000余亩、山场20000余亩,发展山野葡萄,将山区贫困农民转为产业工人,建成21栋单体别墅式房屋,共搬迁贫困对象84户、290人,人年平可实现净收入2470元;涧池乡下营村通过引导贫困户向中心村集中,抱团发展,吸引80余户困难群众在家门口从事电商、餐饮等产业,人均创收5000余元;观音镇天河口村采取联建方式集中安置,并结合七夕文化统一培训手工布艺技能,由各家各户分户纺织发展手工布产业,吸纳贫困户200多人就业,年户平增收1万元,人平增收2500元;夹河镇响水沟村通过政策补助、成功人士捐赠,在该县率先新建32套集中安置房,安置50个特困家庭和五保老人,并配齐基本生活用品,确保其衣食无忧。
今年以来,该县先后开展了“千名干部进万家访民情促发展”和“精准扶贫大走访”活动,集中入户摸底,因户制定搬迁计划和脱贫规划;出台了《生态扶贫搬迁实施方案》,《精准扶贫实绩考核评价办法》等文件,建立财政增长、金融信贷、扶贫资源资本化、土地资产收益、县级整合等创新投入机制,实施目标管理、资金竞争性分配、惩戒约束、督查考核等奖惩激励机制,集中更多资源、整合更多政策、投入更多力量,使搬迁扶贫惠及更多贫困群众,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十二五期间,该县已通过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实施了3975户、13028人搬迁,政府直补资金达到4747万元。通过发展产业直接带动900户2880人搬迁户彻底“挪出穷窝”;通过技能培训脱贫1500户4800人;通过城镇化建设带动就业脱贫2000户8000人;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近4000名农村群众受益;今年建设保障型住房200套,可搬迁安置贫困对象340人,11月底可基本完工。下一步,该县还将通过搬迁扶贫,用三年的时间使全县16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安居乐业。
欢迎光临 郧西论坛 (http://yunx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