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论坛

标题: 郧西“专利达人”年入数百万元 [打印本页]

作者: kvzvo    时间: 2017-2-28 22:54
标题: 郧西“专利达人”年入数百万元
时间:2017-02-28 08:35 来源:十堰晚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url=][/url]
[url=][/url]

[url=][/url]



薛荣森是“发明师”,也是“专利富翁”。这位从十堰走出去的发明奇才研发出了“梳状单向门”和“一米自动排队机”,被全国千余座火车站安装使用,每年为此收入数百万元。儿子受其影响爱上发明,父子俩一起解决多项难题,共同申请31项国家专利。第一学历仅为高中学历的薛荣森是如何依靠自学,成为一名“专利富翁”的?

2008年7月13日,薛荣森在上海火车站考察。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见习记者 郑皑 图由受访者提供

薛荣森是“发明师”,也是“专利富翁”。这位从十堰走出去的发明奇才研发出了“梳状单向门”和“一米自动排队机”,被全国千余座火车站安装使用,每年为此收入数百万元。儿子受其影响爱上发明,父子俩一起解决多项难题,共同申请31项国家专利。第一学历仅为高中学历的薛荣森是如何依靠自学,成为一名“专利富翁”的?

研发出“梳状单向门” 千余座火车站采用

薛荣森发明的“梳状单向门”(左)与“智能平面单向门”(右)对比图。

近日,记者联系到“发明师”薛荣森。今年58岁的薛荣森是十堰市郧西县观音镇人。18岁那年,他高考失利后应征参军,成为一名铁道兵战士,从事铁路修筑和机械维修。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成功解决了“炮洞快速排烟”、“空压机无法启动”等机械问题,被称为“机修能手”。1984年,薛荣森转业到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工作。1990年,他辞掉“铁饭碗”,开了一家装饰公司,其间先后为襄阳火车站和二汽基地设计制造了半自动汽车挡车器、人字形广场栏杆等。

2003年,铁路系统为了加强安防,在候车大厅入口安装查危仪,形成一条狭长通道,然而这里时常发生旅客对流拥堵的情况。薛荣森在襄阳火车站搞站场设施改造时,站长提出:“能不能设计一个只出不进的单向通道,使进出大厅的旅客各行其道呢?” 

敢做敢想的薛荣森开始琢磨,一个多月后,“梳状单向门”诞生了。这扇门安装在车站候车大厅入口处,具有打开、关闭和运动3种状态:对正向通行的人永远打开,对逆向通行的人永远关闭,填补了单向门技术领域的空白。

2004年,这个设计获得国家专利,现已在全国千余座火车站安装使用。“其中,北京西站装了2个、北京南站装了4个、天津西站用了12个。”薛荣森说。

在推广“梳状单向门”时,洛阳火车站的站长说:“单向门是个好东西,你能不能把售票窗口加塞拥挤的问题也解决了?”听到这个课题,薛荣森如获至宝,苦心研究一年后,又发明出“一米自动排队机”。“北京西站86个售票窗口全部装有这个‘一米自动排队机’。”

这两项看似简单但充满智慧的专利,每年为薛荣森带来数百万元的收入。

如今,薛荣森的发明遍及全国18个铁路局、1500多个车站、机场和码头,东到鸡西,南及深圳,西至喀什,北达满洲里,连北京西站、广州南站这样的世界级高铁运营中心都在使用他的发明。

然而,“梳状单向门”只是一个开始。薛荣森介绍:“这种门的梳齿状结构导致其存在一定缺陷:一是两个旅客互相配合就可以传递行李,使查危安检流于形式;二是它留下近4平方米的通风面积,空调能量损失巨大。”

随后的13年间,薛荣森投入2000多万元,潜心研究“通人不通风,更安全,更美观”的单项通道门。经过上百次理论设计,列出十几种设计方案,数十次试制,2016年10月,薛荣森与儿子薛原联手,终于研制出了一种高阶版单向通道门——智能平面单向门。该门由主门、副门、门控机、滑车、电控等8个部分构成,利用“旋转空间定角填补”技术设计,实现了单向通行控制技术(薛荣森独创)领域的多项突破。

目前,这个兼具铁路反恐与防漏检功能的单向门已在襄阳东站安装使用,一年可为火车站节省人工成本和空调电费80多万元。

视每项发明为“宝贝” 曾给“搁浅”项目立碑

回忆发明和推广之路,薛荣森感慨不已。“一是技术,二是资金,三是使用价值,这几个条件不具备,所谓的发明就只能停留在脑海里,没有任何意义。”

1998年,薛荣森在一座火车站搞站场设施改造时,车站工程师问他:“给客车加水的控制装置经常坏,你们有没有好办法让它恢复,或者另外设计一套系统解决这个问题。”薛荣森一听,这是一个很现实的课题。为了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他与水工师傅一起作业、记录,并找来站内供水管道布置图纸,观察系统主阀、支路分阀、列车接水嘴等,还从网上找到客车水箱结构进行研究。

数月后,他向火车站提出了一份扎实的报告。这份报告从改变“研发车站客车供水自动控制系统”的笼统提法,到“进行接发列车作业时将支路分阀关闭,防止分阀控制的42只上水栓泄水”,再到“支路分阀必须具有简单的机械和电气构造,防水防震功能”,均满足车站工程师提出的“确保供水,兼顾节约”基本要求。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对这项方案的实施充满期待。

经过漫长的等待和多次试验,薛荣森花费20余万元发明的“火车站客车供水支路阀门控制装置”成功实现运转,他激动不已。然而因铁路管理体制的改变,这项发明最终“搁浅”。

眼看研究5年的宝贝成为一堆废铁,薛荣森心痛不已。为了纪念这套装置,他把它埋在一座大山里,立了一块墓碑。对他来说,每项发明都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大家可以不尊重我,但是必须尊重我的劳动。”薛荣森说。

引导儿子共同发明 父子申请31项专利

作为父亲,薛荣森希望儿子薛原加入到自己的发明创新事业中,可薛原一开始并不“感冒”。2011年,薛原大学毕业后一时找不到方向,在父亲的引导下才慢慢对发明有了正确认识,并投身其中。

薛荣森大胆放手,让儿子独立负责部分研发项目和市场,使他有机会与外界交流。“只有当他听到客户的要求,得到客户的褒奖或建议时,才能对发明创新有更深的体会,而这些永远不可能从书本上得来。”近日,受西安火车站的邀请,薛原正在做该站的现场勘查设计 。

如今,薛荣森主攻机械设计,薛原负责自动控制,父子俩联合发明,共同申请了31项国家专利,其中25 项已经或正在实施。“我不会跟他讲太多大道理,只是把责任、诚信、利他这些理念贯穿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这个小团队,靠的是知识、智慧和奉献。”

多年来,薛荣森父子共考察过800多座火车站,获得诸多车站购票、进站、候车、上车和出站5个环节的第一手资料,为后期研究公共场所行人管理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薛荣森说,发明创新占了他的绝大部分时间,不过他依然会抽出时间学习。

在薛荣森发明的项目中,仅技术方面就涵盖了基础理论、自动控制、物联网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社会科学知识。“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学习。无论在部队还是研发新项目期间,我都会读各种书来充实自己。不学不行,这一点对年轻人来说尤为重要。”

一边学习一边发明

自创“通行控制技术”

“在网上搜‘薛荣森’三个字,你会发现我有几个好看的头衔——‘发明大王’、‘千万富翁’、‘今世诸葛亮’……然而我的真实身份却是赤着脚,从鄂西北大山走出来的苦孩子,早期生活充满艰辛。”在薛荣森将要出版的个人传记《我的文集》里这样写道。

提及在郧西观音镇牛儿山村的生活经历,薛荣森坦言,“虽然那时候日子艰难,但正是穷和苦促使了我更加努力奋进。高中毕业那会儿刚好恢复高考,我准备报考中专,老师看我成绩好,建议我考大学。遗憾的是,我高考落榜了,那时候特别失望和绝望。”

在铁道兵部队时,薛荣森无意中看到了经济学家薛暮桥先生写的《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一书。读完后,他大吃一惊:知识这个东西不仅有数理化这些自然科学,还有哲学、政治、经济这些抽象的社会科学。“那时候我告诉自己,我必须得设法上大学,继续读书了解更多的知识,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从这以后,他把每月仅有的十几元津贴,几乎都用在买书上。1984年春,铁道部党校恢复招生,薛荣森顺利考上。上学期间,他掌握了更多的自然、社会科学知识,知识构成进一步拓宽。“这对我后来的发明创造起了很大作用。”

薛荣森一边搞发明,一边研究自创的“通行控制技术”。“空中有航空机器,地上有机车船舶,公共场所人满为患,研究这些关系通行效率和质量的理论与实践,就是‘通行控制技术’,它对于提高公共管理效率和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薛荣森介绍,由他和儿子薛原创作完成的《通行控制技术理论与实践》一书正在完善,并不断把它应用在生产实践中。“希望我们能像厉以宁老师教导的那样,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对社会有益的人。”









欢迎光临 郧西论坛 (http://yunx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