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生财有道》)位于鄂西北边陲的湖北郧西,北依秦岭,南濒汉水,有“秦楚咽喉”之称,是中国红军长征的见证地。受自然条件限制,郧西“十年九灾、十灾九旱”“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加上发展基础薄弱,县域经济增速缓慢,这里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数据显示,郧西县新一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共识别贫困人口49278户、142687人,贫困发生率达33.6%。
王贤明今年25岁,2007年参军到部队。当了5年兵后,他退役回到家乡,2013年6月,他集资200万元成立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便民牛羊养殖合作社,开始养殖马头山羊。
马头山羊是湖北省肉皮兼用的地方优良品种之一,主产于湖北省十堰、恩施等地区,马头山羊体型、体重、初生重等指标在国内地方品种中荣居前列,是国内山羊地方品种中生长速度较快、体型较大、肉用性能最好的品种之一。其中“石门马头山羊”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现今,王贤明养殖的马头山羊年收入过百万元,吸引周边100余户养殖农户加入。为帮扶贫困养殖户扩大销售渠道,他还将目光投入网络销售市场,成立“马头山羊电商代办点”,把湖北口马头山羊卖到全国各地,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郧西县城关镇,至今仍保留着传统手工榨油的老作坊。油坊是用“梢”撞击榨仓榨油,俗称“撞榨”;榨油的原理是利用外力反复对油料作物施压,最终达到挤出油脂的目的。
申定宇,今年45岁,从小就喜欢到老油坊玩,吃老油坊的油长大,对木榨油坊有着特殊的感情。祖传榨油技术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五代了,为了传承手工榨油技艺,他开了一家古法榨油作坊。榨油的操作流程有十道工序,包括筛籽、车籽、炒籽、磨粉、蒸粉、踩饼、上榨、插楔、撞榨、接油,每个环节都是手工完成。开榨时,师傅们铆足劲,和着号子,把撞杆一遍一遍地撞向楔子,撞得越响出油就越多,在“隆隆”的木榨声中,浓浓的油香味也随之弥漫在大街小巷。
目前,申定宇古法榨油合作社年收入八十多万元,除了销售各种食用油品,他还带领贫困农户种植核桃300亩,套种芝麻、油菜、花生700亩。
在湖北郧西有位知名的“扫帚大王”,他叫胡朝柱,2009年6月成立扫帚合作社,前身是观音镇农民胡朝柱办的扫帚加工厂。早年,胡朝柱梦想发家致富,但在生意场上屡败,负债5万多元,不得不到外地打工。他在建筑工地意外发现扫帚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且老家人大都会这门手艺,于是辗转到黑龙江、河南等地倾心学习做扎扫帚技艺。
1998年底,胡朝柱回乡开始经营扫帚,先后从提篮叫买到自行车带买,从寄存商店代销到批发商家销售,从上门送货到商家上门要货,历经千难万苦。在乡亲们地热情支持下,他的扫帚生意越做越大。2008年注册成立恒达扫帚加工厂。目前,湖北郧西县观音镇黄土梁村尚有308户贫困户。黄土梁村支书胡朝柱主动包联村内150户贫困户,胡朝柱种植铁扫帚,坚持‘四免’:免费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和技术服务,扫帚和籽一律保护价收购,每亩另外补200元现金,保证亩平纯收入2000元以上。凡是来厂学扎扫帚技术的,一律管吃管喝,每人每天另补10元钱,在厂里做工月工资不少于2000元。
农村劳力大多外出打工,种植、加工铁扫帚,劳动强度小,吸引了大批留守老人、妇女和残疾人种植、加工。胡朝柱说:“留下一名妇女,就少一个留守儿童”。如今,合作社入社会员105户,兴建铁扫帚基地3000多亩,加工厂有40名固定职工,其中有25名残疾人,加工的扫帚畅销湖北、四川、陕西等地,供不应求。
(本文编辑:陈雨芫)
欢迎光临 郧西论坛 (http://yunx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